最快更新立鼎1894最新章节!
以x201鱼雷快艇为首,四条加装了艏艉火炮的蒸汽快艇为辅,短小精干的快速护卫队簇拥下,“东明号”以十四节航速,趁着夜色驶入黄海。
“东明号”内,运载了包括两个新兵连在内,总数730人的整整一营士兵。另外还有从团练中选出来的后备兵员三百余人,组成一支临时辎重队,由厉应九亲自率领,作为辅助力量。
这一次,是明面上声称为“炎黄公司保安队”,实则为革命军第1营的部队首次整体出战。
杨浩作为营长,从一开始就对全体官兵讲明了此番远征高丽的意义。
经过四个月的训导教育,能够留下的人无一不是明确了他们即将投入的,是怎样一种极具意义的伟大事业。
虽然杨浩没有明确告诉他们要造反,而更多地以“国家兴亡,匹夫有责”的信念来引导他们。所有的士兵和军官还是都清楚了,他们今日的冒险作战,是为了这个国家,这个民族,还是有他们自己的家人亲友,不会遭受外敌的侵略残害。
更重要的是,能够保证他们现在好不容易过上的好日子,不会被打断。
现在的第一营士兵,不仅仅是日照本地人。大量从沂州、青州、胶州等地跑来讨生活的人,纷纷加入其中。
尤其是沂蒙山区出来的人,周遭多匪患,时常有官兵剿杀、大军冲突。民风彪悍敢战。
这年头的人,脑子里多半都存着“吃谁的饭为谁卖命”的念头。只要杨浩带着他们出来办事,其实并不在乎到底有几成是为了大清国。
在“皇权不下县。县下是宗族,宗族皆自治,自治出于伦理”的时代,杨浩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。哪怕没有那么多的启发教育,单纯拿钱号召他们一起打仗拼命,都不是问题。
不过这显然不是杨浩想要的。那样一群人仍然是暴民,而不可能成为革命的队伍。
三个多月的辛苦教育。终于初步扭转思想。打过一仗的那二百来人,就明显好了许多。以他们为基干扩充而成的一营人马。在军心方面不必太担心。
航船出行十几个小时后,所有的官兵基本适应了海况。有少数晕船的,也都吃了药安置好。
杨浩等一众军官头目们,却聚集到桥楼顶层会议室中。对着一副惟妙惟肖的立体沙盘,做最后的推演部署。
根据提前潜入高丽战区,和预留在汉城附近的情报人员发来的消息,沙盘上准确的标示出清军和日军的当下事态。
清军大部在平壤周围聚成一堆,仅仅派出少量侦察部队,向外推出四五十公里,就裹足不前。除此之外,还在北方六十公里外的安州留下数千人马,守住后路。
反观日军。上来就分别从高丽东侧的元山、南侧的汉城两路并进。其中在仁川登陆的主力又一分为二,层层遮掩,显示出极好的军事指挥素养。
之余在成欢驿落荒而逃的叶志超。和被拖累的聂士成部,却还在兜圈子往平壤机动。按照随军记者发回的密电称,起码还得数日才能抵达平壤。也就是日军事先没有准备妥当,兵力又不足,才让他们得以逃脱。
否则的话,他们那士气低落的五千人。一个冲击说不定就要打散。
尤为令人恼火的是,明明兵力占优的情况下。叶志超所部仍旧打的一团糟。居然让日军缴获了上次冒险运去的五百袋粮食,许多弹药,还有八门大炮!
那些物资,被日军写上“成欢之战利品”、“清兵大败之证”,在大岛混成旅团返回汉城时,为各国记者拍下照片公然展览。
这些照片,也成了揭穿叶志超谎报军功的佐证。奈何清廷上下仍在勾心斗角,战争指挥权居然不掌握在李鸿章的手里,刚刚失去了翁同龢帮忙的光绪,手底下都是一群比手画脚的空想家。上下脱节,混乱的无以形容。
又因为通信不畅,眼下的叶志超还不知道自己被《国闻报》掀了老底。否则的话,不定恼火成什么样呢。
杨浩看得心中窝火,尤其看过这场战争中清军的拙劣表现资料,他是恨铁不成钢却又无可奈何。郁闷的狠狠揉搓一番头皮,对担任教导员的丁惟汾说:“先发报让跟随叶志超的人撤了吧。那帮混蛋知道真相,会杀人的。”
丁惟汾可不清楚其中内情,讶然道:“我们那些人事记者,他也敢动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