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辅助武器为2挺7.92毫米机枪,1挺是并列机枪,1挺是车体前机枪。装在小机枪塔上,由专门的车体机枪手射击。机枪弹的弹药基数为5000发。动力装置为5型12缸汽油发动机,位于车体后部动力舱内,最大功率由400马力。单位功率达到了15马力/吨,传动装置为定轴式变速箱。燃油箱布置在发动机的两侧。发动机的动力还带动压气机和液压泵。高压空气驱动操纵装置和制动器。液压泵带动炮塔旋转。不过,火炮的高低俯仰却不用高低机,为自由摆动式,即炮长抵肩控制火炮的高低瞄准角。动力-传动装置后置,行动装置采用了克里斯蒂式行动装置,每侧有5个大直径的负重轮,主动轮在后,诱导轮在前。车体和炮塔以铆接式结构为主。各部位的装甲厚度和倾角分别为,车体正面30毫米/7度,侧面20毫米/0度,后面30毫米/0度;炮塔正面50毫米/9度,侧面30毫米/40度,后面30毫米/25度。”
保时捷公司的两种方案一展示,所有人都一下子明白过来,与克虏伯公司的方案不同,保时捷公司的设计师们显然比较偏向于坦克的机动性,因为他们的两种坦克方案都是比较轻小,主炮口径也比克虏伯公司的小了一圈。这倒是符合两家公司的历史传统,毕竟克虏伯公司是主要是做火炮的,特别是在重炮方面有很丰富的经验,所以他们的坦克车体大,火炮口径大,从而整个坦克车的重量也就比较大了。而保时捷公司是做汽车的,设计师们都希望自己设计的车辆能够跑得更快,对于装甲和火力他们本来也不是太懂,所以其方案自然是以机动性见长。
其实在接到德国国防部的招标书后,几家公司的设计师们都感觉很纳闷,因为在德国国防部的坦克招标书里面,所要求的坦克性能数据实在是太过超前,毕竟德国在一战时也只是从苏联学会了几吨重的超轻坦克设计制造,而且现在世界上的主力坦克重量都在十五吨以下,他们不明白德国国防部为什么要搞三十吨重的坦克。
特别是保时捷公司从来没有搞过武器,他们一向专注于设计汽车,特别是轿车。戴载姆奔驰和亨舍尔公司也是搞汽车和铁路机车的,这些搞车辆的公司虽然在一战时也设计制造过武器,但那都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,德国战败后这些公司都转而生产民用产品。
不过,波尔舍却是在一战期间就设计过不少的军用车辆。1914年,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,奥地利戴姆勒公司成了军用车辆的供应商,设计了诸多实用军车的波尔舍在1916年晋升为总设计师,而后在1917年,没有接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费迪南德?波尔舍先生获得了维也纳科技大学的“荣誉博士”学位。所以波尔舍对于他们的坦克设计方案还是很有信心,尽管他并不热衷于武器设计。(未完待续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