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陈重秋对自己的定位很准,那就是必须赞同董事长的主意,当然,在前线招工的人不能放水。
招工的人会不会放宽标准,杨夏真的不太放心。好在杨夏采取了非常聪明的做法,每个招工点,组长都由香城港人担任,副组长或成员则由大陆人担任,而且,招工负责人都不回自己家乡所在省,当然,严格的招工条件以及相关工作章程肯定是少不了的。
譬如伍城的那笔人情,给一些领导方便,你的子弟亲戚都可以,但他们必须合格,譬如初中毕业或高中文凭,譬如通过初选以及最后的复选、培训等,类似于招兵,只要你送来的人没明显问题,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兵也不是不可以。
培训员工,不是一时半会儿就有效果的,譬如建筑工人,杨夏也准备正宗培训六个月,所以,他的建筑工人肯定无法参与第一批各大食品公司的建设项目了。他们真正上战场的时候,是汉唐化纤。
杨夏前世是学文科的,这一世虽然意识到一些工科的重要性,但他的理工科知识依然十分欠缺。所以,在首长赞同杨夏接过原仪征化纤的摊子后(仪征的同学们别喷哈,改名汉唐化纤更大气呢),杨夏去国家图书馆恶补了一下化纤知识。
所谓化纤,其实是化学纤维的简称,它是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,经过制备纺丝原液、纺丝和后处理等工序制得的具有纺织性能的纤维。
化纤纤维的长短、粗细、白度、光泽等性质可以在生产过程中以调节。并分别具有耐光、耐磨、易洗易干、不霉烂、不被虫蛀等优点。化纤产品广泛用于制造衣着织物、滤布、运输带、水龙带、绳索、渔网、电绝缘线、医疗缝线、轮胎帘子布和降落伞等。一般可将高分子化合物制成溶液或熔体,从喷丝头细孔中压出,再经凝固而成纤维。产品可以是连绵不断的长丝、截成一定长度的短纤维或未经切断的丝束等。在具体的商业名称中,华夏把合成短纤维一律名“纶”(锦纶、涤纶),纤维素短纤维一律名“纤”(粘纤、铜氨纤),长丝则在末尾加一“丝”字,或将“纶”、“纤”、改为“丝”。
与棉麻等生物纤维相比,化纤的优点在于色彩鲜艳、质地柔软、悬垂挺括、滑爽舒适;而缺点也非常明显,其耐磨性、耐热性、吸湿性、透气性较差,遇热容易变形,容易产生静电等。
杨夏此时接手化纤项目,怎么说呢,还算恰逢其时吧。华夏自70年代起,化纤业就进入了全面发展期,国家投资百亿,引进了四套大化纤生产线,金山石化总厂、辽阳石油化纤公司等,都属于这个计划建设起来的。如果历史不变,再有五六年时间,华夏就将成为世界的化纤生产大国,产量将于1986年突破100万吨,这个产量,居世界第四位。
而到了后世,华夏的化纤产量竟然占全球产量的60%甚至70%以上,是世界上最大的化纤生产国及输出国,并且产能严重过剩。搞化纤的人面对媒体大叫“绦丝科”跳不动了!
后世的华夏,有几项产业的产能不过剩呢?二百二十种居“世界第一”的工业产品,除了能源等少数品种,其他大多都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。
当然,后世化纤总体产能严重过剩,并不表示这一行不可作为。譬如钢铁生产,后世可以说是全球过剩,但优秀的钢铁公司依然在赚大钱,一些特种钢军用钢材,永远都供不应求。怕就怕,大家都去生产同质化的普通产品。
现在的杨夏,就要未雨绸缪,即便产能过剩那天真的到来,也不至于显得紧张。
那么,杨夏该怎样操作呢?
作为过来人,杨夏的思维方式与常人是不大一样的。杨夏拿到有关仪征化纤的资料后,就发现了一个问题,即国家计划从德国、倭国、意大利、法国等至少四个国家去进口成套生产设备。这个……算什么事呢,国家是想通过进口业务,分别与四个国家都建立起良好的外交关系,又或者,有其他的政治考量?
华夏这样做,杨夏直觉是亏了的。因为这样撒胡椒面根本就结交不到真正的朋友,与其这样,还不如搞招投标,让几国企业都来投标,甚至让全球相关企业都来投标,谁的价格便宜,谁的设备质量好,谁的服务到家,就用谁的。
ps: 特别感谢石三本、新来得小弟、wdid007、小猪东南飞同学的月票支持。另,今天月末了,请有月票的同学支持二龙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