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本书的内容,其中与课堂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相关部分,已经在赤泉中学试行;杨夏此时写书,是应学校要求,形成资料性的东西,但杨夏却觉得,既然这样,为何不能形成正规图书出版呢,此时杨夏还是高一上期,说如何高考没什么权威性,但当杨夏高考之后,假如杨夏真的是全国高考状元呢?那时,这本书就非常有说服力了。
杨夏难道真的还要对应试教育推波助澜?其实,这是冤枉杨夏了。前世,应试教育大行其道,不缺有人推波助澜,但杨夏此举,却是要破除考试的神秘性。学习,是有规律可行的;考试,也是有规律可行的;教学应对高考,也是有规律可行的;家长参与学生考试活动,也是有规律可行的;其间,也有很多原则性的东西。
在杨夏看来,这本书从现在开始就可以开始写了,至少,得进行逻辑架构了。这个,既是为以后出书做准备,同时对杨夏来说也是一种训练。前世,杨夏到是出过几本书,但那是,并没有章节之间的架构学问。
不过,杨夏这个周末注定是完不成编书的任务的。因为他跑步到赤泉镇时,看到谢德富几人在一块池塘边指指画画,让杨夏突然想起一件事情,那就是从今年开始,赤泉镇一条半边街所面临的这个池塘,最终将被填平,成为新的街道。
当然,最近一两年中,新的街道是不可能建起,但镇上会把池塘边用条石给垒一条堡坎起来,因为通过赤泉镇的公路正从这儿经过,因为雨水、塘水的原因,公路的基础一直在下沉。
这大量的条石,多从老马山四周将条石开出来,然后用胶皮大车用牛拉着一一送到镇上施工现场,这是在改革春风吹到赤泉之前,普通农民惟一挣钱的机会。
杨夏的二哥杨崇武此时正在学石匠,差不多快要出师了。但是,前世的杨崇武并没有赶上这次挣钱的机会,原因自然是缺少关系,没有信息。等到得知区上正在大量使用条石,已经没机会挤进去了。
“谢书记,您忙呢。”杨夏像个乖宝宝,主动上前招呼道。
“哎呀,杨夏呀,你这么早就来锻炼了?”看杨夏穿的是运动装、蓝网鞋,谢德富也热情地招呼道。
“是呀,主席说过,身体是革命的本钱,趁现在年轻,把身体锻炼好,以后多为祖国作贡献。”杨夏真真假假地说道。
真,是指这个时代的人,很多人都还如此单纯,而领导也喜欢听这样的话;假,是杨夏作为重生者,知道这话一点儿也靠不住。
“好好好,你小子,很少主动招呼我,不会是找我有事吗?”谢德富也是一个人精,很快就猜到了真相。
自那次省报记者夏雨来赤泉之后,杨夏与谢德富之间,建立了比较固定的联系,即赤泉区委和区革委有时需要写个新闻,或写个大材料,手下无人时,往往找杨夏来捉刀,又或者,他们写好后,找杨夏来修改。特别是新闻,只要是杨夏捉刀,地区日报、省报以及一些行业报,都能发表,让谢德富大大地出了一番政绩。
从谢德富的角度看,他们找到了一个高手,一个免费劳力,最多有时给杨夏一点加班费补助或临时雇佣费用;而从杨夏的角度,能够介入官方工作,同时与官场之人结下善缘,对自己的成长特别是对家人的帮助,也是很有好处的。
这不,好处不就来了。
“谢书记,你们先忙吧,明天您上班时,我来找你。”杨夏见人多,没多说什么。
“老谢,这谁啊?”另外的人问道。如果杨夏愿意多站一会儿,杨夏就会认识这为首之人,县交通局局长,他们是去剑门地区开会,一早路过赤泉,顺便考察一下赤泉报告所说的修公路堡坎事宜。
“杨夏,就是那个著名的少年作家,知道么?”谢德富颇有些得意。
“原来是杨夏啊,我们怎么不知道,现在只要登有杨夏文章的报刊,局里那些小年轻一个个都在疯抢呢,搞得让我们这些老头子都很眼馋!”
“哈哈哈……”众人会意地大笑。
其实,到不是杨夏文章真的有多好,而是因为杨夏就是赤泉的人,大家有种亲切感,相当于后世明星,最关注明星的人,往往是他的亲人家乡人。